“想做高端產品,但前期研發投入太大風險太高”“專業技術人才不好招,即便招來了也很難留得住”……9月4日,在邢臺市寧晉縣賈家口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全國人大代表,賈家口鎮黃兒營西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寧小五認真傾聽幾位線纜企業負責人的憂心事,并把大伙兒的意見詳細記錄下來。
寧晉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線纜生產基地,現有各類企業2300多家。在向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企業普遍面臨創新力量薄弱、技術人才短缺等難題。
助力產業集群轉型升級,2012年,寧晉縣人大常委會在黃兒營西村建起人大代表聯絡站,充分發揮代表聯系廣泛、貼近群眾的優勢,開展走訪問需、技術研討、政策解疑等活動,為企業紓困解難。
河北金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去年9月,在代表聯絡站組織的一場政企交流會上,企業負責人寧進通的一席話,引發了與會同行的強烈共鳴:“現在市場對線纜絕緣材料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也想改造提升生產線,但一沒技術二沒方案,不知從何改起。”
“這是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智力供給’跟不上的表現。”寧小五代表分析道。為幫助企業解難題,會后,他聯系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一起到石家莊,請河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專家教授們一起想辦法,并多次邀請他們到寧晉實地考察。
“我們有市場需求和生產場景,高校有技術和人才儲備,產學研牽手合作,既能幫助企業解決現實難題,也能促進高校的技術成果落地轉化,一舉兩得。”寧小五代表說。
在代表聯絡站的牽線搭橋下,河北科技大學派出專家團隊進駐河北金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一番扎實調研后,為企業量身定制了智能化生產線改造方案。
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施工,今年初,這條校企聯合打造的線纜絕緣材料智能化生產線正式投產。“新生產線上,機械臂取代了人工操作,智能傳感器系統能實時監測溫度、壓力等參數,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合格率也由過去的92%提升至99.5%,能耗降低了30%。”寧進通高興地說。
企業嘗到了校企合作的甜頭,大大提升了創新意識。前不久,河北金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與河北科技大學正式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雙方合作的耐高溫電纜絕緣材料項目已進入研發階段,預計投產后可將產品耐高溫性能提升20%。
截至目前,在賈家口鎮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推動下,已有65家線纜企業與河北科技大學、鄭州大學、河北經貿大學等8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簽訂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等協議30余項,促成35項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對大家反映的問題,我們在梳理匯總后會建立臺賬,逐一跟蹤督辦。”寧小五代表說,他們將進一步發揮代表聯絡站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相關部門常態化開展“點對點”入企服務,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