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帳村隸屬河北省石家莊市高新區太行大街辦事處,位于珠江大道與興安大街交叉口西北部,全村共744戶,3785人,擁有集體土地3000余畝。2006年,大西帳村新一屆兩委班子上任以來,在河北省人大代表,大西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志信帶領下,兩委班子凝心聚力、團結一心,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首要任務與使命,努力帶領全體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0年10月,大西帳村充分利用高新區的區位和資源優勢,開創了全省村集體創辦科技園,建設科技孵化器的先例,實現了農村集體經濟與科技創新資源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政府、村集體、創業者三方共贏。集體經濟由負債250萬,到現在固定資產累計達到6.5億,年收入1600萬。大西帳村居民幸福感提升,村內和諧穩定,榮獲國家、省、市、區級榮譽50多項。

方億科技園與博濟科技園合伙人簽約現場
斥巨資買回“聚寶盆”
2006年,新一屆大西帳村“兩委”班子上任伊始,村集體經濟薄弱,收入以農業為主,年收入僅40余萬元(負債250萬元),正常開支難以保障,各項服務功能難以發揮,提高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更是無從談起。自高新區成立以來,村集體土地陸續被征用,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面臨“坐吃山空”的局面。為徹底改變村集體經濟弱、收入少,甚至把賣地款分光吃凈的現狀,兩委班子向全體村民莊嚴承諾,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帶來的美好成果。
經過反復討論研究,并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兩委班子認為將來無論干什么,都離不開越來越寶貴、越來越稀缺的土地資源,只要擁有了土地就有了干事的基礎和主動權。在這一觀念指導下,他們開始謀劃項目,并對接先進集體經濟深入調研考察學習,先后兩次抓住高新區招拍掛土地機遇,利用收儲土地補償款、通過村民集資等多種渠道,共籌資3500多萬元,果斷拍下原來屬于村集體的123畝土地,邁出了發展集體經濟第一步。
土地就是“聚寶盆”。對于一個村集體經濟組織來說,如果失去了土地資源,一切籌劃和設想都很難實現。大西帳村土地被分批次收儲后,村“兩委”沒有像其他村那樣將土地補償款“分光吃凈”“坐吃山空”,而是著眼集體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苦口婆心做好村民工作,以超前的眼光和獨有的魄力,抓住土地招拍掛機遇,斥巨資把原本屬于自己的土地買了回來,為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李志信在太行街道村黨組織書記“四合一”拉練點評會上發言
尋良策搞起“香餑餑”
土地有了,發展什么產業是大西帳村“兩委”面臨的又一難題。大西帳村位于高新區東部,緊鄰東三環、珠江大道,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便利,毗鄰一批科技機構和研發中心。是搞一些短平快的小項目,還是依托這些優勢借力發展?為此,大西帳兩委班子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工作。
他們反復跑高新區有關部門尋求良策,赴北京、上海、蘇州、武漢、鄭州等城市的先進集體經濟組織學習經驗,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最終確定了“高標定位、高點起步、高位求進”的發展思路,并且定位于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加速器,毅然決定創辦方億科技園。技術不足,他們就聘請高新區科創專業輔導公司給予規劃指導;資金不足,他們就對建起的廠房采取“租售結合、滾動發展”的方式予以籌措,共籌措先期投入資金4551.5萬元;管理人才不足,他們就選拔本村德才兼備的優秀青年人才進行實地培訓學習。經過不懈努力,不僅高標準建起了21萬平方米的孵化廠房和重要配套設施,而且成為中小型科技企業搶先入駐的“香餑餑”。
近水樓臺先得月。大西帳村“兩委”班子能夠立足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和科技產業優勢,突破村集體經濟傳統發展模式,主動融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通過創辦方億科技園區這個平臺,為新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基礎設施,以及系列配套服務,不僅順應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而且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與高新區發展的全面對接、深度融合,從而成功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李志信在省檢察院調研座談會上發言
借“外腦”開園區先河
園區建起來了,接下來是如何招商、如何管理、如何確保園區的持續快速發展。大西帳村“兩委”班子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缺乏運營和管理園區的經驗。為此大西帳村兩委一班人,沒有著意掩飾自身的短處,而是敢于正視自身不足,千方百計發揮自身長處、彌補自身短板。
在高新區支持下,李志信帶領兩委班子主動與科創孵化器管理公司取得了聯系,經過深入洽談,村委會全權委托科創公司對方億科技園實施托管。科創公司不僅以其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科學管理方法,為方億科技園全方位提供發展定位、物業服務和項目服務,使方億科技園一步邁入了現代園區管理行列,而且其視野中的300多家企業也為園區帶來了豐富的項目資源,使園區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了跨越式發展。兩委班子成員也從地道的農民,成長為園區的管理者、決策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是長期以來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大西帳村發展集體經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但他們與別人不同的是敢于正視自身的不足,敢于突破傳統觀念和狹隘思維,敞開胸懷,借助“外腦”發展。正因如此,大西帳村開創了高端園區建設由“政府指導、集體投資、企業運作”的先河,妥善解決了園區規劃缺乏特色、建設缺乏資金、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后問題,實現了政府、集體和企業發展的多贏,為中小園區、以及“園中園”建設蹚出了一條成功路徑。

李志信在平山縣西劉莊村調研
提建議破發展瓶頸
園區發展起來了,村集體的收入越來越多,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隨著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如何更好地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如何破解新時期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和問題等,一個又一個阻礙發展的新“瓶頸”接踵而至。與時俱進,適應新的時代需求,成為兩委班子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身為兩委班子帶頭人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并沒有把人大代表的身份當成簡簡單單的“榮譽”。如何當好選民的“代言人”,是李志信必須用實際行動來回答的問題。通過參加“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等專題培訓班,通過在浙江等地的現場考察學習,李志信深刻領會到作為一名基層省人大代表更應身體力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如何更好引進人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他深入誠志永華、金博電子、河北通用醫藥等十幾家企業走訪、調研,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先后在省人代會上提出關于鄉村振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推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治理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等相關意見、建議10余件,部分意見、建議得到大會采納。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責任。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和村黨支部書記,李志信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關乎群眾利益、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在工作中始終秉持“為民服務”的初心理念,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有力的措施,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為鄉村振興和地方經濟發展積極履職盡責。他先后榮獲河北省“千名好支書”,鄉村振興“領頭羊”,省、市勞動模范等榮譽。
勇創新樹“方億”品牌
是坐享其成,還是繼續發展?在李志信帶領下,大西帳兩委一班人不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而且已經開始富有成效的創新和探索。他們瞄準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目標,針對村集體經濟已經有了較厚積累的實際情況,大膽探索以廠房入股科技型企業,在緩解企業初始發展資金緊張問題的同時分享企業快速成長紅利;聘請專業機構全面創新園區管理的體制機制,推進園區向現代企業轉變;籌劃實施“走出去”戰略,尋求更大更廣發展空間,全力打造“方億園區”企業品牌,為園區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創新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大西帳村“兩委”一班人并沒有把創新掛在嘴邊上,而是以農民的淳樸務實和實際行動,在對創新作出全新詮釋的同時,正在向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最新領域前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大西帳村的創新和探索,必將為園區的快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也必將為集體經濟組織向現代企業轉變創造更加可貴的經驗。
勇立潮頭走在前,奮楫揚帆啟新篇。自2006年任大西帳村黨支部書記至今,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李志信帶領“兩委”班子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地發展的新路徑。目前,方億科技園區已初具規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建設運營管理方億科技園、方億創新園和電子科技園項目,總面積共30萬平方米,園區入駐企業208家,總產值20.08億,稅收1.096億,為社會創造就業崗位3600余個。村集體經濟由負債250萬到現在固定資產累計達到6.5億,年收入1600萬,村民福利大大提升。方億科技園、方億創新園、方億電子園、方億遠華科技園榮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