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全國人大代表張淑芬(左)在易縣養老服務中心調研。河北日報記者 寇國瑩攝
2月22日下午,在保定易縣養老服務中心的一樓大廳內,幾名老人伴著音樂,正跳著歡快的舞蹈。
“我就喜歡這樣的場面,看到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就特別有成就感。”正在這里調研的全國人大代表張淑芬看到這一幕,高興地對老人豎起大拇指。
張淑芬是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近年來,她越來越熱衷養老事業。
“其實,我并不是養老事業的‘門外漢’。”張淑芬說,近兩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多份有關養老產業的建議,2021年還投資成立易縣養老服務中心,積極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鳳小英夫婦已在易縣養老服務中心生活了兩年。椰子樹、玫瑰花、小盆景……在二樓的一個房間里,80歲的鳳小英老人用橡皮泥制作的手工作品小巧精致,擺滿了書桌。幾年前,老人因做過幾次大手術,一度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自2022年入住這里后,在工作人員精心照料下,生活能力基本恢復,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記者看到,在易縣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用的床大多是醫用護理床,床頭有制氧機等設備。“中心常住老人有14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這對護理條件和護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淑芬說,為了將老人護理好,他們與醫療和康復機構合作,創新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
與養老服務中心一墻之隔,就是易縣張潔古中醫院。2023年,在張淑芬的推動下,醫養雙方加強合作。張潔古中醫院派醫護人員為老人進行日常檢查,讓身體不舒服的老人“足不出戶”就可享受針灸、烤電等醫療服務。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張淑芬已經整理了多個與養老相關的建議。其中,“盡快建立完善醫養結合機制,大力推廣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京津冀三地共建養老醫療機構、推動養老院和護理院對接合作”等建議已基本完成。
“國家越來越重視養老事業。相信通過不斷出臺與完善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我們一定能夠將養老這一‘夕陽服務’打造成充滿活力、安全可靠的‘朝陽產業’。”張淑芬說。
心聲新愿
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我的夢想。今年要繼續聚焦養老事業發展,加強調研,提出更多能落地、能見效的議案和建議,推動優質的養老服務覆蓋到更多的老年人,讓失能、半失能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短評
托舉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隨著“銀發浪潮”的到來,如何讓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成為必須回答好的時代命題。張淑芬心系老年生活、熱衷養老事業,多方走訪調研、積極提出建議,同時也在以實際行動破解養老難題,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這體現出她對養老事業的關注和思考,也生動展現了人大代表的為民情懷。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托舉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基本的民生需求,是關系社會穩定、家庭幸福的大事,更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從張淑芬的履職故事中,我們體會到,人大代表就要聚焦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不斷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高質量履職盡責中彰顯擔當作為,不負人民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