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河北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為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立法工作,有效推動全省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法治化規范化,現向社會各界征求關于《河北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草案)》的意見。請將有關意見和建議于2023年9月10日前通過信函、電子郵件等方式反饋至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
通訊地址:石家莊市橋西區維明北大街38號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郵 編:050051
電子信箱:hbrdfzgw@126.com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
2023年8月30日
河北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草案)
(征求意見稿)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培育與創造
第三章 轉化與運用
第四章 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
第五章 社會保護與自我保護
第六章 服務與保障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 為了促進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省行政區域內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以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權利:
(一)作品;
(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三)商標;
(四)地理標志;
(五)商業秘密;
(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七)植物新品種;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第三條【基本原則】 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工作應當遵循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優化服務的原則。
第四條【政府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意識,建立健全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納入政府考核體系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所需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工作。
市場監督管理、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文化和旅游、版權等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工作。
發展改革、教育、科學技術、工業和信息化、公安、司法行政、財政、商務、金融監督管理、貿易促進等相關部門和組織依照各自職責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相關工作。
第六條【一般規定】 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知識產權權利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濫用知識產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第七條【宣傳引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宣傳,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增強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公益宣傳和輿論監督。
第八條【表彰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九條【京津冀協同】 省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加強與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其他省(區、市)有關部門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等方面協同協作,完善案件移送、聯合調查、協助執行、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推動專家智庫、數據信息、服務機構等資源共享。
第十條【雄安先行】 鼓勵和支持雄安新區、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在知識產權培育創造、質量提升、轉化運用、服務開放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先行先試和制度創新。
第十一條【國際合作】 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地區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國際化水平。
鼓勵和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運用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依法開展貿易、產業、科研、人才等合作。
第二章 培育與創造
第十二條【一般規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產業、科技、人才等政策,推動建立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產學研服相結合的知識產權創新體系,重點加強原創性技術、引領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推進高價值知識產權前瞻性布局。
鼓勵和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按照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強知識產權策劃和培育,開展知識產權訂單式研發,提高培育和創造質量。
第十三條【著作權培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版權部門應當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和支持作品創作和傳播,引導著作權人依法進行著作權登記。鼓勵版權服務機構建設基于時間戳、區塊鏈技術的版權服務平臺;加強版權資產管理,建立健全版權資產評估體系,推動版權業態融合。
鼓勵和支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謳歌時代激勵創新的優秀文藝作品創作出版。
鼓勵和支持對原始創新、理論突破和關鍵技術有重大價值的學術論文、科學著作、科普作品創作出版。
鼓勵和支持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控制、工業設計、智慧管理、數據庫等高價值計算機應用程序、功能模塊、中間件軟件研發,推進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與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實體經濟以及能源、交通、教育、醫療、農業、金融、商貿、物流、環保、安全、政務、服務等領域深度融合。
第十四條【專利權培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開展技術研發并依法申請專利,制定高價值專利培育政策,加強前瞻性布局和戰略儲備,培育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領域高價值專利。
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專利布局,培育創新水平高、權利狀態穩、市場競爭力強的高價值專利組合。
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科研成果擬申請專利的,應當進行價值和市場評估,提升授權專利質量。鼓勵和支持企業在申請專利前進行價值和市場評估。
鼓勵和支持企業依法向外國申請專利。
第十五條【商標權培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支持企業制定商標品牌戰略,申請商標注冊,培育品牌價值高、市場影響力大、行業競爭力強的知名商標。
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商標品牌海外布局,運用商標品牌參與國際競爭。
禁止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
第十六條【地理標志培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支持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建立優質地理標志培育機制,推動地理標志與特色產業發展、歷史文化傳承以及鄉村振興有機融合。
第十七條【商業秘密設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應當引導、鼓勵和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針對科研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商業價值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建立保密制度,明確保密內容、保密范圍、涉密人員、保密要求和泄密責任等。
第十八條【集成電路培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進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研發,并申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的登記。
第十九條【植物新品種權培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植物新品種培育和種質資源研發及育種材料創新,支持育成品種、自育親本、實質性派生品種和具有特異性狀的育種材料等申請植物新品種權。
省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部門應當加強植物新品種標準樣品管理,加強分子檢測技術研發、標準研制和脫氧核糖核酸(DNA)指紋數據庫建設,推動種子種質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第二十條【試點和貫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應當推動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創建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單位。
鼓勵企業實施知識產權管理國家標準、國際標準。
第二十一條【基金支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設立知識產權基金,支持知識產權培育和創造。引導和支持各類社會基金為知識產權密集產業、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單位和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項目提供支持。
第二十二條【稅收優惠】 企業發生的知識產權申請費、注冊費、代理費、檢索費、評議費、專利導航費、保護費、年費以及與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其他費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轉讓知識產權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
第二十三條【獎勵激勵】 省人民政府設立專利獎,對在本省實施并產生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專利給予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對高價值知識產權給予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設立和支持研發平臺開展知識產權評價,應當針對專利、計算機軟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不同客體分類設計評價標準、分別制定支持政策。
第三章 轉化與運用
第二十四條【一般規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應當完善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機制,推動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融合,促進知識產權運用。
第二十五條【轉化方式】 知識產權權利人可以依法采取入股、轉讓、許可、質押等方式運用知識產權。
專利權人可以依法采取自行實施、合作實施、許可他人實施、轉讓、作價入股、質押融資等方式轉移轉化專利。
商標權利人可以依法采取作價入股、質押融資、使用許可、轉讓等方式促進商標轉化、利用和價值提升。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利人可以自行實施其專有權,也可以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已經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并投放市場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再次商業利用的,使用人可以不經權利人許可,并不向其支付報酬。
植物新品種權利人可以依法采取自行使用、合作使用、轉讓、許可他人使用、作價入股、質押融資等方式轉移轉化植物新品種權。利用財政資金興辦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應當及時轉移轉化植物新品種權。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人可以自行行使其著作權,也可以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
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文藝作品和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產品,應當納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發展支持項目。
第二十六條【標準融合】 鼓勵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有效融合,支持知識產權權利人將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轉化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培育標準必要專利。
第二十七條【專利導航】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教育、科學技術、工業和信息化等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專利導航制度,針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開展專利導航服務,為宏觀決策、產業規劃、企業經營、技術研發和人才管理等提供指引。
鼓勵和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自行或者委托相關機構開展專利導航。
第二十八條【風險防范】 重大產業規劃、重大政府投資和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科學技術、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應當會同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對項目涉及的知識產權狀況進行分析評估,防范知識產權風險。
第二十九條【交易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市場交易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交易、產業知識產權運營等平臺建設。
引導和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建立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推動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第三十條【公開轉化】 利用財政資金興辦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應當成立或者明確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管理機構,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專利權、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應當及時轉移轉化;自授權、批準或登記公告之日起滿三年無正當理由未轉移轉化的,省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應當將其納入公開轉移轉化清單,轉移轉化方式和費用標準由應用方與權利人協商確定。
第三十一條【權屬激勵】 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應當建立健全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機制,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可以賦予職務科技成果、職務作品完成人知識產權所有權或者長期使用權,并就收益分配方式、分配比例以及爭議解決方法作出約定。
國有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應當落實國家和本省規定的職務科技成果獎勵和報酬制度,根據需要建立本單位的相關制度。
第三十二條【項目支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在科技計劃、成果轉化、創新基金等立項中,應當優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或者產品。
第三十三條【金融支持】 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險、風險投資、證券化、信托等金融服務。鼓勵地方金融組織依法為從事知識產權活動的組織或者個人提供融資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專利權質押貸款貼息補助、風險補償、專利保險補助等方式,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專利質押融資和投保。
第四章 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
第三十四條【一般規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針對不同的知識產權客體,建立并實施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引導和支持商業老字號、特色農產品、中醫藥、民間文藝等產業和領域的從業者依法利用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獲得權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領域、新業態的知識產權保護,依法查處利用互聯網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
第三十五條【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知識產權執法隊伍建設,健全執法機制,依法處理糾紛,查處違法行為,維護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
知識產權主管部門依法處理專利侵權行為,依申請調解、裁決專利侵權糾紛。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假冒專利、侵犯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權的違法行為以及侵犯商業秘密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部門依法查處假冒授權植物新品種和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違法行為,依申請調解糾紛。
版權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處侵犯著作權損害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版權部門依申請調解著作權糾紛。
進出口環節的知識產權保護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三十六條【執法協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聯合執法機制,開展部門會商和信息共享,加強對侵權集中領域的監督檢查和辦案協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在查處知識產權違法行為過程中,發現不屬于其管轄的違法行為案件線索,應當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部門。
第三十七條【執法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開展行政執法時,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采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對涉嫌違法行為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二)查閱、復制當事人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經營記錄、票據、賬簿、合同等資料;
(三)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情況;
(四)查封、扣押、采集、檢驗、檢測涉嫌假冒、侵權的產品物品;
(五)要求當事人對涉嫌侵犯制造方法專利權的行為進行現場演示,并采取措施固定證據,防止泄密;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采取前款規定的措施時,當事人和相關人員應當依法予以配合和協助。
第三十八條【調解與仲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優化和完善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程序。
省、設區的市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受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申請。行政裁決前可以遵循當事人自愿原則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及時作出行政裁決。
鼓勵和支持仲裁機構開展知識產權仲裁業務。
第三十九條【海外維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海外知識產權保護預警和指導服務,支持行業、企業建立知識產權海外維權聯盟。
第四十條【執法司法銜接】 本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推動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違法線索、監測數據、典型案例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依法查處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查處知識產權違法案件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審查和查處涉嫌知識產權領域犯罪的案件,認為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但應當追究行政責任的,應當及時移送同級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處理。
第四十一條【訴訟保護】 人民法院應當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機制建設,通過繁簡分流、在線訴訟、巡回審判等方式,提高案件審判效率。
人民檢察院應當加強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法律監督,開展知識產權領域的公益訴訟。
第四十二條【證據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加強知識產權訴訟指引,引導當事人利用公證、電子數據平臺等第三方證據保全方式收集和固定證據,并依法予以審查認定。
第四十三條【技術調查官】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探索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處理專利、計算機軟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案件,可以邀請技術調查官提出意見,為認定事實提供技術參考。
第五章 社會保護與自我保護
第四十四條【行業保護】 行業組織應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維權機制,引導成員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自覺抵制知識產權違法行為。
行業組織應當加強對國際國內知識產權狀況的動態監測,為成員提供信息咨詢、維權支持、專業援助等服務。
第四十五條【自我保護】 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以及個人應當加強知識產權自我保護。
鼓勵企業在對外投資、參加展會、招商引資、進出口貿易中加強知識產權調查,防范知識產權風險。
商業秘密權利人應當加強商業秘密管理,采取約定保密義務、簽訂競業限制協議和加強秘密載體管控等方式,保護商業秘密。
第四十六條【展會保護】 展覽會、博覽會、交易會等的主辦方或者承辦方,應當依法保護知識產權,配合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審查參展方和參展項目的知識產權狀況,可以與參展方簽訂知識產權保護協議。
知識產權權利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認為參展方侵犯其知識產權的,可以向展會主辦方、承辦方投訴。主辦方、承辦方接到投訴后,應當及時處理。
第四十七條【電商保護】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防止平臺內經營者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為平臺內經營者提供知識產權識別、快速維權服務,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侵權行為、處理糾紛。
第四十八條【專業市場保護】 專業市場主辦方應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開展宣傳培訓,調處侵權糾紛,防范假冒行為和侵權風險。
第四十九條【投訴舉報】 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向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投訴舉報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公開投訴舉報方式和渠道,依法及時處理投訴舉報,并對投訴舉報內容和投訴舉報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五十條【糾紛化解】 本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發生知識產權糾紛時,當事人可以自行協商和解。協商和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行政裁決,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鼓勵和支持行業組織依法成立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組織,引導當事人通過調解解決糾紛。
第六章 服務與保障
第五十一條【公共服務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等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提供知識產權相關服務。
第五十二條【平臺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和社會服務平臺建設,發布知識產權政策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提供信息檢索查詢和咨詢服務,公告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信息,涉及商業秘密的除外。
第五十三條【便捷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應當推動知識產權快速審查服務能力建設,按照國家規定配合做好快速審查和優先審查。
第五十四條【社會服務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應當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培育和監管,指導其依法規范執業、建立行業組織、加強自律建設。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規范,依法開展知識產權代理、法律服務、咨詢培訓等業務。
鼓勵有條件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者代表處,提升涉外服務能力。
第五十五條【禁止行為】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執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偽造知識產權申請資料;
(二)以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
(三)就同一事項接受利益沖突的雙方當事人委托;
(四)泄露委托人商業秘密;
(五)其他損害委托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五十六條【公證服務】 鼓勵知識產權權利人運用公證手段保護自身權益;鼓勵公證機構創新服務、優化流程,依托電子簽名、區塊鏈等技術提供公證服務。
第五十七條【信用體系建設】 省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政務服務等部門開展知識產權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信用評價、誠信公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機制,進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第五十八條【人才保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情況納入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內容,對知識產權專業技術人才評定職稱實行分類評價,對在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按照規定放寬職稱申報和評審條件。
鼓勵和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引進、培養和使用知識產權人才;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開設知識產權相關專業和課程。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政府部門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相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職責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約談;情節嚴重或者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高校科研機構責任】 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專利權,自授權批準之日起三年內平均轉移轉化量低于本單位同類知識產權有效持有量百分之二十的,由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者其主管部門對負責人進行約談提醒、督促整改;低于百分之十的,由其主管部門對單位通報批評。
第六十一條【權利人責任】 知識產權權利人未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濫用知識產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罰;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干擾他人正常經營、牟取不當利益的,被告方有權向原告方請求賠償,人民法院依法應予支持。
第六十二條【服務機構責任】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的,由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依法責令限期改正,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六十三條【第三方責任】 電子商務平臺內的經營者、專業市場商戶、展會參展方侵犯知識產權給權利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專業市場主辦方、展會活動主辦方或者承辦方未履行知識產權保護義務的,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第六十四條【失信懲戒】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三年內不得進入知識產權快速授權維權通道、不得參與知識產權表彰獎勵申報:
(一)故意侵犯知識產權、受到行政處罰的;
(二)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生效的知識產權法律文書的;
(三)侵犯知識產權構成犯罪的;
(四)有其他侵犯知識產權嚴重失信行為的。
第六十五條【從重處罰】 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裁決、司法判決生效后,侵權人以相同行為再次侵犯同一知識產權的,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對其從重處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在查處知識產權違法行為過程中要求當事人提供相關證據,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或者偽造、銷毀、隱匿有關證據的,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管理部門可以對其從重處罰。
第六十六條【懲罰性賠償】 故意侵害他人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依法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七條【兜底條款】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經規定法律責任的,適用其規定。
第八章 附 則
第六十八條【生效日期】 本條例自2023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