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具有蓄洪、供水、養殖、航運、旅游、維護生態多樣性等功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我省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86條,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地下水嚴重超采、管理無序、保護不力等原因,河湖斷流、數量銳減、水質惡化、面積萎縮,曾經的“千河之省碧波萬頃”已然名不副實,立法護水、鐵腕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歷經1年的起草、審議、修改、完善,2020年1月11日,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3月22日正式實施,這是我省第一部系統全面對河湖保護治理予以規范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是我省生態文明法治建設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出臺對于加強河湖保護,保障河湖功能,改善水生態環境,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說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筑牢河湖生態建設的“法治之墻”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稐l例》以此為基,共設7章64條,緊緊圍繞保護和治理兩大主題,設立了總則、規劃編制、治理和修復、保護和監管、河湖長制、法律責任等章節。
《條例》的制定是推進生態法規體系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強調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周英說:“開展河湖保護和治理立法,加快推進生態法規體系建設,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的必然要求。”
《條例》的制定是打造“兩區”建設典范,貫徹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我省肩負著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重大政治責任以及保護大運河的重要責任,近年來,省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決策部署,高度重視河湖保護和治理工作,就河湖“四亂”整治、調水補水、建立健全河(湖)長制等提出明確要求,不斷加大河湖保護和治理工作力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省人大法制委委員李佑標說,“開展河湖保護和治理立法,既是立法人的職責義務,又是廣大百姓的熱烈期盼,更是河北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定要下決心把河湖的問題解決好!”
制定該《條例》是聚焦社會熱點難題,依法解決河湖存在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我省河湖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的河道長久失修,有的河湖功能喪失;有的污染尚未徹底根治,全省58條重污染河流還有17條屬劣五類水質;有的城鎮污水管網配套建設滯后,不少村莊、農戶生活污水亂排亂放比較嚴重;有的地方非法采砂、侵占河湖范圍用地等現象仍有發生,迫切需要通過立法系統治理水生態、保護水環境。
譜寫科學民主立法的“人大篇章”
河湖保護和治理立法涉及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主任梁久豐說,“《條例》在起草審議修改過程中,堅持走群眾路線,注重發揮各方面在立法中的作用,使立法決策更好的與改革決策相適應,更好的體現人民意愿,促進法規實施。”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省委在立法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省人大常委會自覺貫徹落實省委的主張和意圖,及時將河湖保護和治理列入立法計劃,2019年初經省委批準后,重點推進,并多次向省委匯報。省委常委會專題聽取了相關立法情況的匯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同志高度重視,多次對《條例》制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具體修改意見,為修改好草案指明了方向。制定過程中在省委領導下,開展了立法協商。同時還征求了各市縣黨委政府意見。
全過程組織協調,充分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一是充分發揮人大常委會職能,在政府起草過程中,省人大常委會多次協調,隨時掌握起草情況,保證按時有序提請審議,并多次開展立法調研;在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委員們進行了兩次認真審議。二是充分發揮人大職能。在經過常委會三次審議后,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表決。省人民代表大會立法是地方立法的最高形式,立法法規定本行政區域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把保護好河湖水資源作為我省的特別重大事項,進一步體現了全省上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三是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大會上來自全省各地的700多名省人大代表肩負7500多萬河北人民的重托進行了充分的審議、討論。省人大代表劉艷紅說:“從立法的參與者變為立法的決策者,我倍感榮幸也深覺使命光榮,我會把群眾的心聲反映出去,為法治河北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擴大公民有序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立法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稐l例》修改過程中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農工委、省政府水利廳等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先后赴山東、北京及本省7個設區的市及雄安新區實地調研,赴滹沱河流域、灤河流域等多個河流湖泊實地考察,深入了解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作為修改完善草案的重要參考。同時,將《條例》草案在河北日報及省人大常委會網站全文刊發,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立法工作中的主體作用。
匯集社會智力資源,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立法工作中的智囊作用。《條例》制定過程中,組織專家學者積極參與,赴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水利部座談交流聽取意見,組織召開由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省直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進行座談論證等,為立法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打造護源節流治水的“河北經驗”
《條例》在廣泛集中民意的基礎上,從立意、框架結構、具體內容等方面進行了反復推敲、認真修改,確保既達到務實管用,又體現河北特色;既創新社會治理,又推廣成功經驗的目的。
我省第一部全面系統保護和治理河湖的法規?!稐l例》以統籌河湖生態保護和修復為主線,治理和保護并重,比較全面地就規劃編制、河道整治、生態修復、嚴格保護和監管、河(湖)長制等作出規范和要求,堅持蓄水、節水、引水、嚴控地下水開采等多措并舉, 逐步實現河湖貫通、水系相連、水清岸綠的水生態環境目標。同時堅持系統治理,從單一河道治理觀念向流域之治、生態之治理念轉變,打好河湖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的組合拳,協調推進跨區域統籌、全流域治理,為河湖保護和治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強有力的法治保障。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二處處長杜海說:“《條例》內容涉及水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條例等20多部上位法,可以說涵蓋了水與河湖各個方面,做到了與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省水利廳工作要求緊密銜接,這也使得《條例》全面性、系統性的特點更加突出,對依法保護治理河湖,盡快補短板、強弱項有著重要的推進和規范作用。”
開創以立法規范河湖保護名錄制度的先河。為徹底摸清我省河湖底數,明確河湖保護的界定標準?!稐l例》明確規定本省實行河湖保護名錄制度,加強水源地保護和重點河湖專項整治。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河湖保護名錄的編制標準??h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河湖保護名錄,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向社會公布。省政府水利廳二級巡視員丁辛戈說:“省級層面通過立法形式實行河道湖泊全覆蓋的保護名錄制度是一項創制性規定。通過立“河湖志”,建河湖檔案、為歷史存照,這將極大推動我省河湖保護和治理工作高效有序開展。”
構建嚴格嚴密的水生態保護制度。“治亂需用重典。”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何書堂說:“《條例》堅持嚴字當先、嚴防嚴治,對于河湖保護和治理作出了一系列禁止性規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操作性。”《條例》明確規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落實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要求,列舉8類禁止性行為,嚴格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河湖保潔責任制度、河湖保護和治理考核制度以及河湖生態保護制度,尤其是在法律責任中,提升了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這些都將極大提高的法規的威懾力和嚴肅性,推進河湖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治理。
我省在法制層面將河(湖)長制工作成果固化,實現了河(湖)長制工作從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條例》以1個章節7條內容的篇幅從創新省、設區市、縣、鄉鎮、村五級河(湖)長組織體系,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明確工作機構和主要職責,建全工作機制,加強河湖巡查,強化督辦問責,建立公民參與河湖巡查工作機制等方面對河(湖)長制進行了規范,有利于實現河湖管理和保護規范化、制度化運行,必將為今后各級河長、湖長更好地履職盡責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撐。
堅定修復治理保護的“綠色之路”
注重規劃引領,繪制河湖治理保護一張藍圖。《條例》單設規劃編制一章,從規劃主體、方式、內容、范圍等方面予以規范,明確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全省河湖保護和治理規劃, 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向社會公布。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河湖保護和治理規劃, 編制本行政區域的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向社會公布。
強化生態修復,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稐l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河湖生態修復和保護機制, 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因地制宜實施河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依法依規退耕還河(湖)、退耕還濕, 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 防止外來有害物種入侵, 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是破解生態環境難題的必然要求。”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副主任馬桂旺說:“近兩年我省加快生態文明立法腳步,已經初步建成山水林田湖草為一體的生態文明立法體系,目的是以法治的力量推動解決治理難題,最終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強河道整治,恢復河湖水系自然流通。《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托現有水利工程設施, 推進河湖庫渠等連通工程建設, 結合恢復河湖水系自然生態環境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逐步實現水系連通, 構建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可調控的全省河湖水網體系, 增強河湖水系抵御旱澇災害和調蓄水資源的能力。同時明確了冀中南、冀東北、冀西北建設水網體系的重點。
健全體制機制,妥善化解地下水超采困局?!稐l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依法健全用水約束、地下水開采審批、地下水取用監測監管、稅費調節等機制, 嚴格限制開采地下水??h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河湖蓄水。統籌防洪安全與雨洪利用, 通過水庫增蓄、河道攔蓄、河系連通等, 加強優化調度, 提高河湖雨洪調蓄能力。實施清淤疏浚, 建設蓄水工程, 增加河湖蓄水空間, 提高河湖補充地下水能力。改善濕地生態狀況, 提升地表水質, 保護地下水質, 逐步修復地下水生態環境。
推出重拳治理,破解河道采砂難題?!稐l例》一方面加大治理監管力度,就編制河道采砂與整治規劃方案,嚴格落實河道采砂許可制度,鼓勵推廣機制砂生產應用等事項作了規定;另一方面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采砂成本。對未經許可從事河道采砂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采取修復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開采砂石價值二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未按照許可規定從事河道采砂活動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限期采取修復補救措施, 沒收違法所得, 并處違法開采砂石價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逾期不采取修復補救措施的, 由許可機關吊銷河道采砂許可證。“此條款在我省實施《水法》辦法中已有規定,但是實際操作中處罰效果并不理想,比如采砂價值30萬元按照之前規定最高只能罰到10萬元。因此,該《條例》加大了處罰力度,不設定上線罰款數,這將有利于推動解決非法河道采砂屢禁不止的難題。”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二處處長杜海說。
明確生態補償,引足用好外調水?!稐l例》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河湖生態補償機制, 明確具體補償標準和辦法。在河流源頭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重要河流敏感河段和水生態修復治理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 以及其他作為重要飲用水源或者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河湖實行生態保護補償。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有關地區之間的利益, 探索市場化多元補償機制。同時建立河湖生態補水長效機制, 引足用好引江、引黃等外調水, 合理配置水庫水, 鼓勵使用非常規水, 保障河湖基本生態流量( 水量) , 逐步恢復河湖生態功能,為生物提供多樣性生境。利用引江、引黃、水庫等水源補充生態用水的, 各級財政應當按照支出責任保障相關經費。
加大聯防共治,推進省際市縣協作治水?!稐l例》明確規定省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與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周邊其他省、自治區建立聯席會商、信息共享和聯防共治機制, 加強區域聯動, 協商河湖保護和治理重大事項, 共同做好省際河湖保護和治理工作。省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統籌指導市、縣級人民政府建立河湖保護和治理區域協同機制, 加強市際、縣際協調聯動, 協商重大事項, 共享監測信息, 推進聯合執法, 落實屬地責任。
明確責權,避免上演“九龍治水”?!稐l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是河湖保護和治理的責任主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湖保護和治理的具體工作,城市規劃區內的河湖保護和治理由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負責。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應當依照各自職責, 做好河湖保護和治理的相關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轄區內河湖保護和治理的相關工作。河湖相關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區等保護管理機構應當按照職責做好管理范圍內的河湖保護和治理的相關工作。
強力監督,引導公眾參與護水。《條例》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河湖保護和治理, 建立和完善多元投入機制,建立健全社會主體參與河湖整治、工程建設維護、生態環境保護等激勵機制;鼓勵和倡導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以慈善捐贈、志愿服務等方式開展河湖保護和治理公益活動。同時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義務保護河湖, 因生產生活等活動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對違反河湖保護和治理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進行投訴、舉報。對在河湖保護和治理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 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周英說:“法規出臺前景美好,但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讓法規這只利劍充分發揮作用,創造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河北。”